剧本杀是现在北京夜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放松主式,它好玩就好玩在,哪怕大多数网友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游戏,扭头却发现连自家小县城里都冒出了几个剧本杀店。当你还在疑惑剧本杀究竟是什么玩意儿的时候,打开短视频app,“剧本杀哭到崩溃”“9个人都哭抽了”的话题不断冲击眼球。
点进去一看,先是俩男生仿佛置身琼瑶剧片场,互相嘶吼、抱抱还不够,紧接着打了一巴掌。再是一圈少男少女举着蜡烛灯围坐,仿佛在进行召唤哭哭神的仪式,桌上堆满了纸巾。字写着“大家都哭得泣不成声”。吓得围观的网友们,当场以为这是什么“哭丧培训机构”。“不懂就问,玩剧本杀一定要会哭吗?”“不会哭怎么办,有入职培训吗?”
“玩剧本杀,我一人干了六包纸”你可以把剧本杀,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高级过家家。每个玩家,在故事中扮演一个角色,每个角色的任务都不一样。任务可能是推理破案、找出凶手,可能是保护另一玩家,也能给自己的角色捞一笔钱。整个过程,相当于抽丝剥茧、慢慢读一篇小说,还原一个故事。
《明星大侦探》这一综艺,换成商业角度看就是豪华版剧本杀,几十上百人的团队、服务这几个玩家。其实就像看电影,又或是玩橙光式的剧情游戏。有人会为剧情感动落泪,有人不为所动,散场后打了个哈欠就回家了。“剧本杀哭不哭”,原本也只是个因人而异的事。但在短视频或社交平台上,一搜剧本杀,却会发现眼泪浓度过高。不仅要哭到崩溃,还要“把人打哭”,剧本杀店里不会养了个武当行吧。
玩家把玩剧本杀称之为“打本”,“打哭”在这的意思是“玩哭了”似乎会哭,才算得上正宗剧本杀。连不少探店或推荐剧本杀的博主,也把“会哭”作为某种优势或亮点写在标题中。“这个剧本你一定会哭,快来试试!”
乍一看,这番场面的确荒诞。一个被各大媒体都报道、看着欣欣向荣的桌游行业,最大特点莫非是“哭”?任意一个没玩过的朋友,都会满头问号。既不知道为什么哭,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劝人“这本好哭,值得一玩”。成年人为工作与生活落泪还来不及,何必找个地盘专门哭?“谢邀,不爱哭,我还是不玩了。”
常见的剧本杀爆哭视频,多半三个类型。一是镜头扫过桌面,全是用过、哭过的卫生纸,桌边几人小声泣。二是数个NPC哭得撕心裂肺、跪地锤墙。伤心之程度,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隔壁小卖部买罐奶粉,因为除了肚子饿了、因为想喝奶嚎啕大哭的小婴儿,很少看见其他人能哭成这样围观群众在震惊之余不免疑惑:都哭成这样了,怎么还惦记着给自己拍段哭戏?
但如果留意这些视频的发布者,其实不难发现,许多“爆哭”视频都带有很明显的营销目的。或是剧本杀店家,拍自家的工作人员多卖力、氛围多好、有好剧本。或是探店博主,帮剧本杀店做宣传,评论里都直接说出了店家名称。
最离谱的是,一些妆容精致的“剧本杀爆哭”视频,是闻风而来、蹭上的化妆品推广视频。只见丽人们个个捧着剧本,擦着眼泪,交换着“哭”的感受。然后“漫不经心”地说一句,“还好今天用了XX粉底液,不然这么哭都该脱妆了。”
在刻意营销的两面包夹之势下,没玩过的朋友,难免会对剧本杀玩家产生误解,以为“剧本杀一定得玩哭才显得高端”,进行一些夸张的调侃。“把视频给大姑看了后,大姑说村里就缺你这样的哭丧人才。”
那些玩剧本杀爆哭的人,到底在哭啥?上述视频中,除却一些刻意摆拍的“哭戏”。唯一没有夸张的,或许只有两点。一是玩剧本杀,的确有玩到“泣不成声”的可能性,但并非每个人、每一次都会哭。二是那些试图让你“哭”的店员们,真的会很卖力。恐怖情景的剧本杀,关灯玩已经是基础操作,工作人员还会实时检测你的剧情推进到哪里,在关键节点推门而入。
如果是实景搜索,换装给小道具是肯定的,有条件的,还会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画面。我曾玩过一场谍战剧情的剧本杀,剧情开始便是个“认亲”环节。这时,DM(相当于游戏主持人)提醒大家打开最初每人发的一支钢笔。有两位玩家的笔帽内侧,分别刻着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”,是父母在战乱中留下的誓言。认亲本该是欢乐剧情,但这一次不是。因为按照设定,故事发生在严刑逼供的牢房内,这对战乱中走失的兄妹,一个成了奸细,一个被血亲已折磨到奄奄一息。此时,房间里的音箱响起,是“牢房BGM”,有铁链、刑具拖动的声音,有血液滴落的“水声”,有低沉的风声,与隐隐、似从隔壁牢房传来的哭嚎。在这样的人间悲剧气氛里,没人敢出声。
有些剧本杀店甚至装上了全面环绕的屏幕,来营造氛围,无可否认的是,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大小不一的情绪薄弱点。亲情,爱情,友情,家国……得益于剧本杀行业的迅速扩张,这些大大小小的情绪,基本都被开发、囊括进了剧本里。
养宠物的玩家,根本看不得剧情里、宠物为救主人而死的片段。更别说背景音乐里还放出两声狗狗的呜咽。经历过长辈去世,又或是日常就很牵挂家中长辈的玩家。也很难轻易完成一些读遗书、又或是发现一箱长辈收藏的幼年玩具的环节。代入自身后,觉得剧情里说的每一声“你又高了”“在外面照顾好自己”,都是对自身说的。有作者自身是地震亲历者,剧情中穿插描绘的灾难场景与生离死别,店员在一旁都忍不住眼泪。有剧本的题材是春运,大雪封山,所有人滞留在归家的绿皮火车上。
让人回忆起古早的心酸历史,回忆起那个坐几天几夜的火车,不论大雪纷飞,甚至睡在座位底下、也想要回家过年的自己。哪怕你自诩钢铁意志的打工人,调侃说自己已经被生活工作磨平了情绪。
那不好意思,连大城市拼搏的剧本都有。怀疑作者就是资深打工人,对职场上如何被埋没了成绩、独居生病如何艰难、如何向爸妈掩饰自己的不顺这些细微心理,了如指掌。
大多数人在生活中,都习惯了情绪内敛、不向外展露。玩剧本杀时身处一个密闭,有时还要关灯营造氛围的小空间。再加上不少剧本设置的悲剧情节或角色冲突,都十分激烈。这些都让剧本杀在客观条件上,让人触发一次压抑情绪的释放,又或是单纯地共情。
但值得一提的是,像这些容易触动情绪的剧本,只是剧本杀中的一部分类型。这一桌游还有其他类型,推理向、欢乐风等等。只是在剧本杀破圈传播的过程中,“玩了会哭”,基本成为了诸多店家不约而同的营销点。
哭或不哭、有没有被剧情打动,本是一件非常个人化、无可指摘的事情。剧本杀游戏本身除了感人之外,本有着很多其他的魅力。不过北京慰plan养生体验网发现如今被过度营销后,这一行为反而被曲解成了笑柄,玩家被曲解成偏激形象,游戏也成了笑料。